作品介绍
本微课以“自嘲幽默”为切入点,面向英语专业本科生及具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的学习者,依托《综合英语(2)》课程框架,深度融合中华传统智慧与当代跨文化交际实践。课程紧扣党的二十大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”精神,以“理论解构—文化对比—实践应用”为逻辑主线,创新性解析自嘲幽默的文化哲学与交际价值,助力学生用英语传递中国式幽默的独特魅力。(1)理念特色:文化传承与思政融合。课程以《论语》“不耻下问”为思政起点,通过对比古代谦逊智慧与当代社交媒体中的自嘲现象(如“鼠鼠文学”),揭示自嘲幽默“以柔克刚”的哲学内涵,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的无缝对接。同时,引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,对比中西方自嘲幽默的核心理念差异(个体防御vs群体和谐),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差异背后的深层逻辑,强化“和而不同”的跨文化意识。(2)实践创新:原创模型与多维互动。针对学生“不敢用、不会用”的实践痛点,课程首创“3S原则”(Safety规避敏感、Sincerity保持真诚、Smartness把控频率),提供跨文化自嘲表达的清晰框架。通过情景模拟(如商务谈判中化解语言障碍、社交媒体回应“脆皮大学生”标签),学生将中国特色流行语转化为英文幽默,提升文化负载词的转换能力。混合式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沉浸感,启发学生从网络现象中提炼学术观点,实现“从梗到理”的升华。(3)成果导向:国际传播与文化赋能。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幽默三理论(不协调、优越感、释放论),更注重能力转化。课后任务如发布英文自嘲短视频(标签#HumorWithoutBorders)并分析传播效果,直接对接真实跨文化场景,推动学生从“学习者”向“传播者”转变。通过理论到实践的闭环设计,课程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反思力、语言精准度与国际传播素养,为中华幽默文化的全球表达开辟新路径,彰显“谦逊而自信”的中国青年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