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介绍
本微课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,通过师生互动,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。以支架式教学理论指导五个教学环节的设计,搭建“教师支架”和“同伴支架”,辅助学生学会运用支撑性证据,建构富有说服力的演讲。第一个教学环节(“支架”):基于演讲者的呼吁遭遇听众质疑的尴尬情景,教师提问,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,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;根据学生的回答,引出微课的主题词“支撑性证据”。第二个教学环节(“支架”):讲解支撑性证据的类型及呈现方式;并根据学生反馈的难点问题,确定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——如何使用支撑性证据论证演讲观点,建构有说服力的演讲? 第三个教学环节(“支架”):教师首先讲授了三种引用方式的要素及属性。然后,采用案例分析法,列举了三个富含“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、心理健康的演讲案例,剖析“观点 + 支撑性论据(文内夹注:学术道德)+结论”论证模式和逻辑思维的关键要素。最后,要求学生自主朗读常用句型及例句,以丰富和拓展学生引用支撑性证据的语言表达方式。第四个教学环节(“支架”):首先,学生完成视听练习,回答3位演讲者分别引用了哪种支撑性证据;教师评价学生对微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。然后,运用合作学习法,基于同一个演讲题目,三组学生分别运用三种不同类型的“支撑性论据”,论证同一个演讲题目,共建小组演讲稿,小组代表演讲展示(课程思政元素:社会服务、责任感、个人成长);发放评价表,组织小组自评和互评、教师评价,践行“以评促教与学”。第五个教学环节(“支架”):教师先对本次微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,建构知识图谱;然后,给各小组布置了课后作业,要求提交小组录制的演讲视频(课程思政元素:个人成长、中国智造、全球视野、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),促进学生对演讲知识与技巧的认知发展、思维深化和知识迁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