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介绍
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,而中西方文学中对爱情的诠释却各具特色。本次微课《解码维罗纳与普救寺的隐秘之恋》将带领学生穿越时空,对比莎士比亚的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与中国元代王实甫的《西厢记》这两部经典爱情戏剧,探索爱情表达的共性与差异,感受文化对爱情的深刻影响。 课程从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的经典场景“阳台诉情”切入,回顾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月夜下的深情告白。尽管身处家族世仇的桎梏,两人仍勇敢地冲破束缚,追求自由与真爱。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爱情的炽烈,也揭示了西方文学中个人主义与抗争精神的体现。随后,课程自然过渡到中国古代经典戏剧《西厢记》,通过2分钟的趣味动画,生动呈现张生与崔莺莺在普救寺花园“合诗传情”的浪漫一幕。尽管两人受封建礼教约束,却仍借诗词传情,以含蓄而风雅的方式表达爱意。 通过比较,学生将发现两部作品的惊人相似之处:月夜、私会、传情,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浪漫爱情的高光时刻。然而,两者的表达方式却大相径庭——罗密欧与朱丽叶直抒胸臆,热烈奔放;而张生与莺莺则借诗寄情,婉转含蓄。这种差异背后,正是中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:西方强调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,而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含蓄与礼制。无论是在维罗纳的阳台,还是在普救寺的花园,爱情都能跨越地理与社会的界限。透过文学作品,我们看到爱情虽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,但它的呈现绝非千篇一律,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。 最后通过两个分层作业训练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。必做作业(剧本写作):以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的直白热烈或《西厢记》的含蓄蕴藉为参照,创作800字表白剧本。选做作业(短剧实践):参照剧本,拍摄8分钟的短剧,并发送班级群和指定的社交媒体。